20 September 2009
哭泣的聖城-耶路撒冷-中

公元前一千年,大衛王和所羅門王將耶路撒冷建設成為盛極一時的大城,包含聖殿等偉大的工程,可惜好景不常,公元前586年,猶太王國就滅亡了,歷經巴比倫、波斯等帝國的統治,包含聖城在內,所有以色列王國留下的資產,終於在西元70年,羅馬大軍的一把大火下,盡數化成灰燼。
如今所見到的耶路撒冷舊城,主要是15世紀顎圖曼土耳其帝國所興建的。城牆的周圍總長度約四公里,一共有八座城門,其中除了金門永遠關閉,直到世界末日時才會重新開啟,其餘七個門都可以讓遊客自由進出。若是您時間允許的話,不妨繞城牆走一圈,當作自己來到耶路撒冷的見面禮喔!
城內主要可分為五個區:聖殿山、基督教區、猶太區、穆斯林區和亞美尼亞區。在四個教區中住了四種不同宗教不同文化風俗的居民,但是他們每個人多年來和三種「異教徒」共同生活,倒也一直都相安無事。
在舊城狹窄而古老的街道穿梭,是來到耶路撒冷一定要做的事。但是由於每一條街道都蜿蜒曲折,不易辨識方向,所以建議您可以帶個指南針並比對地圖,才知道自己到底在哪一個教區,也可以比對不同教區文化上的差異,是非常有趣的體驗。
猶太人心靈的依歸-哭牆

公元70年羅馬大軍毀滅耶路撒冷,卻留下了一片原先建於聖殿之外的西牆,也就是舉世聞名的哭牆。
這是祖先所留下唯一的遺產,也是千百年來無家可歸的猶太人,非常重要的精神支柱。對他們而言,這裡就像是回教徒的麥加一樣重要呢!
目前,哭牆開放給任何人參觀,只要你先經過X光機的檢查(就像是進機場那樣),就可以見到雄偉的哭牆。這座牆被布幕分隔為左右兩邊,男左女右,分別從不同的入口進去。另外,為了表示敬天,到哭牆邊必須要帶帽子或是包頭巾,如果你身邊剛好都沒有,他們還貼心的提供免費的小紙帽送給觀光客喔!
以色列人來到這裡禱告,往往會事先準備寫好經文或願望的小紙條,捲起來塞入石縫中,然後扶著石牆默禱、哭泣,他們把這裡當成是精神的依歸,對著石牆禱告或是訴說心事和心願。
如果,你見過萬里長城,見過雅典的神殿。這一片20多公尺的高牆,也許乍看之下不算什麼。但是,如果你靜靜的站在哭牆邊,看著他們虔誠的默禱和哭泣,那一股肅穆又哀悽的氣氛,彷彿累積了兩千年來猶太人無盡的悲情與力量,那樣的感覺,走遍世界各地再也找不到第二個,令人久久無法忘懷。
穆罕默德升天的金頂寺

就在哭牆的後方,這座山丘稱為「聖殿山」,曾經是猶太王國建築聖殿的地方,如今聖殿已經不復存在,卻有一座金光燦爛,相當優美的清真寺-岩石圓頂(Dome of the Rock)清真寺,也就是俗稱的金頂寺。這座清真寺之所以遠近知名,可不是因為那閃閃發亮10公里外都可以一眼看到金頂,而是因為這是猶太教,基督教和回教共同的聖地,他們相信這裡是世界的中心,是地球上最接近神的地方。
在金頂的正下方,是一塊巨大的岩石,這塊石頭的來頭可不小,據說就是以色列人的祖先亞伯拉罕,將兒子獻祭給神的地方。更神奇的是,在亞伯拉罕之後約二千七百年,回教的始祖穆罕默德也看上這塊石頭,他站在這塊石頭上,騎上飛馬用力一蹬,就升天了。據說岩石旁還供奉著一束穆罕默德的頭髮。基督徒也對這裡情有獨鍾,據說審辦日來臨的時候,耶穌將在這裡復活喔!只可惜,近年來由於各方人馬搶奪金頂寺的衝突劇烈,所以金頂寺附近已經完全不對外開放,遊客們只能遙遙眺望,遙想裡面種種的傳說。
繼續.. 1 留言